随着后疫情时代来临,均豪感念每一位员工一直以来的坚守和付出,大家同舟共济、共克时艰走过了最艰难的时刻。为了了解大家的心声,为未来1-3年企业文化和经营工作的方向做铺垫,经企业文化评核委员会研究决定:特开展了以“讲真话、诉真情、谏真言、树信心”为主题的员工访谈活动。
访谈通过“一对一”面对面交流的方式,跟大家探讨了关于个人、团队,关于公司的相关话题。同样这份采访提纲,企业文化评核委员会也跟于总进行了沟通交流,他也给出了自己的答案。
很遗憾的是,这三年让这些计划大部分打折。在企业中体现的可能是我们用疫情系数来修正企业的考核数据,但对我来讲,最大遗憾的就是这些计划,这些愿望被这三年打折了。 最大的收获是这三年我们并没有躺平,甚至可以说这三年是我从业以来最辛苦的三年。我印象比较清晰的大概是2020年,那一年我没有任何假期,甚至没有一个周六是休息的,通常晚上会工作到十点,这是常态。 这三年以这种高强度的工作换回的是什么?基于在那一年所订立的愿望也好,企业的目标也好,我们积累了大量的工作成果。这个成果应该是以一个个关键性任务来呈现的。 2020年,我们大概完成了七十多个关键性任务,2021年九十多个关键性任务,2022年近八十个关键性任务。2022年底,我大概检视一下,我们企业几乎所有的关键性任务,业务模块全部优化、提升、迭代了,这个成果我来讲收获满满的。 不夸张的讲,我甚至都想不出2023年还有什么样的基础建设需要我们去做的,这里还不包括信息化大概完成了将近四十个业务模块的单元设计。尽管这些收获,这些成果并不能直接转化为企业的指标、利润,但是我相信没有什么事情付出是没有回报,也许他不在当下。 缺点当然也会有,毫无疑问,我们不是一个成熟的团队,我们这些人可能在这个岗位之前都没有做过,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大概会有经验不足,但恰恰我觉得,这些缺点也可以转化为优点,就是因为我们经验不足,我们才会去谦卑的面对未知的市场,谦卑的面对自己的无知,而这种谦卑转化为孜孜以求的学习。 当然了最好的商业是一门艺术,这种艺术也就是说当企业在获得自己收益的同时,并使这种收益的产生的过程,参与者,比如客户,比如员工都能够感到那种愉悦,那种美好,所以当然也是一门艺术。所以从我的角度,我可能更愿意去遇到这样一个角色。 有没有备选?有,科技。我们生活在一个变化的年代,这种变化人来会让我们感觉到五光十色,光怪陆离,奇幻莫测,什么都会有。但事实上我们会发现,在这种缤纷之下,都会感到静水流深。 静水流深之下是什么?是一条涌动的,你可能不一定能够看到它,甚至看不清它的全貌,但是你能够感知到的,那就是科技,科技背后的思想,科技所形成的涌动在改变这个时代,所以我很想做的另一个事情,就是在科技方面深度参与。这里我多少有一些兴奋或者一点点焦虑,兴奋的是我看到了这种趋势对这个时代的改变,对这个社会的改变,甚至对这个世界在改变,我的焦虑是如果我参与其中,也许找不到退休了一年,就为这个事来淘汰。 同样我会看他们的未来,看团队长和团队成员是否有追求的。企业业绩或有高低,团队能力或有上下,但是只要他们对自己是有追求的,是有自己的目标,是有自己的相对宏大的愿景、愿望,这些业绩的高低,能力的上下,都会在这种成长中,在积极进取中去改变,他们的未来是可期的。 首先,这家企业的出生或他的初心伴随着自己的愿景。就像我曾经也跟你们谈过一个人的目标越大,他面对的困难看起来就会越小,因为他的眼光不在当下,不在眼前的困难上。当你只是看到困难,困难就会变得无限的大。当你的目光是远方,是一座高山的话,你这一路上所遇到的不过就是一事而已,处理掉就完了,所以我觉得第一个企业是有愿景的,他的初心还在。 第二个,任何一个企业都会面对你如何满足客户,能不能和你竞争对手拉开差距?均豪始终保持着一个态度,或者我本人保持一个态度,叫做“没得选择,不能拒绝”。 “没得选择”,这是你能够充分的,优质的满足你的客户的需求,并和客户共同达成共同的目标,实现双赢。“不能拒绝”,就是你的竞争对手不能与你比肩,这是一个非常高的要求,是对自己,对自己企业很高的要求。虽不能至,心向往之。虽不能至,就是我们必须要持续努力;心向往之,因为有了这样的一个要求,我们才能够屡败屡战,永远在进取的路上。这是我谈的第二个,那就是业务和产品。 第三个,良好的企业文化。企业差的时候,会考验你的企业文化,能不能让你的核心团队同样做到失意不失志,这需要强大的信心。当企业发展遇到瓶颈的时候,能够让企业不躺平,不甘于平俗、平庸、平凡的日子,而依然是积极进取,这也是企业文化给企业所带来的我们的底色,勤勉、进取,天行健,自强不息的动力。 当企业发展的顺风顺水,一路向上向前的时候,同样企业能不能不骄傲,在顺风顺水中去看到可能会遇到的一些危机,在顺风顺水中依然保持谦卑之心,在顺风顺水中依然能看到市场的变化。所谓的企业文化并不飘渺,他其实在每个人身上,在中国传统文化中,在商业文化中到处呈现,我们只是把他们统一出来,变成企业中以文字的形式,以不断的沟通,讨论的形式给到大家。所以我想这三点支撑了企业,或者保证了企业走到今天。 我们企业的问题和几乎所有的企业面临的问题其实都是一样的。前两天正好在高管会上还在讨论这个问题,在我的概念里头企业和一个人一样,面临的问题就是两个,知难行亦难,包括你如何去判断未来,如何判断社会行业的变化,并在这种变化中去制定有效的策略,并不容易。 严格来讲,这是对一个人或者对于企业高管层的一个考量。知难行亦难,你怎么把这种认知,这种理念传达到企业中每一个同事的脑子里并形成完整的共识,这已经很难了。为什么人说世界上最难的两件事是吧?将自己的思想放在别人的脑子里。 同样的行亦难,你这些理念,这些认知这些策略,方案,计划贯彻下去之后,不仅被认知,贯彻本身也是一个行亦难。当他们接手之后,能不能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为?这种行为在我们的履约现场的表现上,在企业与客户的沟通中去达成共识,共同实现目标的过程中,能不能践行出这个结果,并将这些结果除了满意以外,变成企业的利润。世界上第二件难的事情是把别人兜里的钱放在自己兜里头,所以从这个意义上知难行亦难。 对应着在2023年怎么改变?面对难题,只有正面迎难而上,攻坚克难,没有捷径。那么既然我们知道了知难,我们也知道了行亦难,那就解决这两个问题了。 第一个知难,如何将这些政策、策略变成共识。我们希望制定的这样的一些内容,不再是某个人,某一小组人来共同认知的,而是整个团队,不同层级的团队,各个团队共同讨论的结果,让大家在讨论中,从别人的想法给到我,变成讨论共识的过程中,是团队成员共同生成的共同的认知。 包括引导性的讨论,创建性的讨论,启发性的讨论,所以说要想把自己的想法装在别人的脑子里,换一个思路,让我们大家基于共同的认知,生成共同的共识。 行亦难,将上级让下属团队去执行,转变为让下属团队自愿、自驱的执行,也就是说将团队的目标与企业的目标高度融合在一起,让被动的执行变成主动的执行,用上级的督导转化为团队的自驱,这就是我们今年要做的正面面对这个知难和行难这样的话题。 所以有人说人生如逆旅,也有人说人生也是一种修行,有人说商业还是一种修行,其实大道至简,大道相同。所以我们希望将企业的认知,将企业面对困难、成绩所持有的态度,将企业的这种尊重、谦卑、勤勉、坚韧,这些特质能够影响到企业成员中的每一个人,每一个团队,我觉得这是企业对于团队最大的支持。这个支持既来自于物理层面,我们传授的知识,提供的有形的产品,而更多的是无形的,那种来自于内在的力量,精神,这种赋能、支持和资源,我觉得它的意义和我们提供有形的同样重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