□ 均豪老于 / 文
90 年代末,我写过一篇文章叫做《均豪本一家》,出乎意料的是,这篇文章得到了几乎全体同仁的共鸣, 当企业与员工,员工与员工,部门与部门发生一些不顺畅的时候,大家常常用这句话作为沟通指导思想。我多干点、多付出点是应该的。《均豪本一家》在内部的影响之大,口头传送之广,让人深思。
我们从农业社会过渡到城市集群,特别在市场经济时期,以企业为单元,而不是家庭的尊卑等级,从乡村血缘的关系转变为企业中平等独立的关系,人与人之间变得疏离,甚至感受不到一些亲切感。
当我们提出“均豪本一家”,企业也可以像家一样,充满家庭之间彼此的照顾、支持、谅解和理解。从这个意义上,大家拥趸或者共识这样一句话也就不算意外了。再之后我们在修订企业文化时,经全体员工投票, “均豪本一家”毫无悬念的成为企业文化中的团队建设理念,甚至没有第二个选项。“均豪本一家”顺理 成章地成为均豪企业文化中重要的精神内核。
如果同仁愿意将企业当作自己的家,愿意将彼此当作家庭中的亲人,那么,企业如何看待家庭成员?
我们永远会去表扬支持在家庭中那些优秀的人,用马太效应给他们以更多的奖励,其目的在于让那些落后的人也能够像他们 一样表现卓越,有责任有勇气,勤勉持家, 承担家庭的责任。
如果员工为企业做贡献,企业回馈员工应得的工资,那么这是典型的交易。如果企业因为员工表现不好,就随意的开除,解除劳动合同,你有价值我就留你,没价值我就不请你,那仅仅是一种雇佣关系或者交易关系,就失去了一个教化的责任。
事实上“ 均豪本 一 家” 是双向奔赴的。
2003年7月,均豪成立了持股会。我们把当时盈利最好、最稳定的铭泰热力拿出 20% 的股份,以原始股的方式给到企业中那些优秀的同仁。
当然,持股的成员需要具备一定资格,基本上有三个标准:在企业供职满10年;重要管理岗位任职3年以上;对企业有特殊贡献的特批人员。
这样一种资格的方式,表象的看是门槛制,核心是什么?是在企业中给那些相对平庸的员工一个标榜,激励他们向先进学习。同时希望与企业荣辱与共的员工,为企业做出突出贡献的员工,忠于职守默默奉献的员工能够享受企业经营成果。
之后大概每一两年会扩一次股,截止到最后,有205人成为持股会的成员。于是,企业会像家庭一样,承担了这种教化的责任。
第二个所谓员工的额外收益,因为铭泰热力所在行业特征非常的稳定,盈利表现也非常好,没有什么风险, 所以回报也比较稳定。再者因为我们不是重资产的公司,所以投资回报也相对比较高。
表现最好的一年,大概的投资回报是300%,意味着投进去1万块,大概回报是3万块,与社会上的理财相比,是一个很惊喜的回报。平均下来每年的回报率会在 20%-30%,即便是年景最差的时候,比如疫情, 其回报率也在20%左右。
除此之外,我们也建立了相应的避险机制,就是一旦铭泰热力出现亏损,员工在任何时候,任何时点上都可以选择退出。比如今年亏了,原则上你可以退掉避险,及时止损,而作为企业,也必须无条件接受。
因为它具有很强的福利性,所以我们对持股会成员中的高管们,原则上不主张或者不鼓励他们多买,尽量把份额让渡给基层员工,让他们获得更多的优先权,为这个事我们还跟全体高管开了会,保障基层员工的收益稳定。
推动之初,很多员工不理解,因为即便是按照原始股,你还是要出钱的。所以会出现几种情况,正常情况大部分人还是会积极买入,也有一些人因为不大懂这些所谓的股份红利,将信将疑,企业给我这个机会我就买,但是比如能买1万我就买5000,当然也有人选择不买,都会发生。
我们的政策中还会有一个可以长期持有的原则,除去因故被辞退,或离职的,你在退休后仍可持股。个别情况也有人在退休之后,自己要求退出,由企业收回, 所以给了大家一个极大的自由度。
印象很深的一件事是,均豪早期基层员工薛经理在退休那天,专门在门口等着我,见面就握着我的手,他说于总我特别感谢你,当年你让我入持股会的时候我不理解,所以我就买的少,之后的很多年,我才意识到这是企业的福利,在今天退休之后,我每 年都会享受企业红利,对于我这样的老百姓来讲,觉得特别的好……
所以,老薛这种情况代表了均豪一大批退休的人,依然感受到了均豪这个家庭的温度,并且受益于此。从这个角度,我觉得不管是我本人还是作为一个企业,还是蛮欣慰的。
去年,基于对市场和公司战略的综合考量,最终决定将铭泰热力公司转让出售。因为这家公司是一家优秀的公司,最终引来了5家竞争者。以投标的方式, 价高者得的方式将这家公司出售了,并获得了相当不错的溢价。
最后,我看了看员工的累计分红和整个溢价回报,从企业角度,我同样也会感受到很大的安慰,那就是员工将企业当作“家”,企业将员工当作“家人”,不仅仅给到他们应得的,另外还有额外得到的,应该说是 一个很大的惊喜。
这次交易完毕,严格意义上的持股会就算是正式结束了。持股会的解散,是否意味着“均豪本一家”这样 一个全体同仁所共识的理念,不能够以这种方式继续践行了呢?当然不是,所以我们提出了第二个方案, 也就是“家庭长者会”简称“家长会”。
(下期企业文化访谈录,您将了解到均豪“家庭长者会”的初衷与内容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