稻盛和夫一生经历过数10次的经济危机,日本经济危机的特点就是每隔几年来一次,稻盛和夫做到在每一次经济危机中去发现一些新的蓝海,当好的时候大跨步成长,最终他们一个很狭小的行业,竟然做到世界500强。
这是他之所以能成为人们仰慕的经营之神,我们一生永远都做不到稻盛和夫的水准,成为经营之神。但是我们有没有可能作为一个经营之人,和他一样积极的看待变化。
当经济危机发生在稻盛和夫的京瓷,跟我们一样,也是遇到了各种各样的伤害,不该出现的问题出现了,不该出现的事儿扩大化了,人的情绪波动,人才流失在京瓷同样存在。稻盛和夫是怎么思考的?
他说,其实你走进森林里,去仔细观察,会发现几乎每一棵大树身上都有一些树瘤,在他成长的旅程中,会遇到风霜雷电,以至于损害了它的枝,甚至伤害到它的干,当受伤时,它会在那些伤口处分泌出营养物质,形成一个树瘤;当树干受到伤害时,同样会组织机体组织再次分泌一些物质,让它在伤疤上形成坚固的束缚。
你看到的也许是伤疤,但是植物学家看到的却是这个地方从此不会再受伤了,而且可以达到上百年的成长。当能有这样的意识时,我们开始透视企业的健康,首先我们应该审视的是组织的健康。
企业就是个组织,企业的健康,某种程度就是组织健康,组织健康又包含两种内容,企业运行所涉及到的业务规程,更多的指的是业务模块功能,我们会用管控9单元,这些业务规程、流程,是不是流畅?
同样,企业的管控9单元是不是在不同的系统中能同样流畅运行?我们用效率和效能来去衡量,一个事件一旦进入到规程中,就能够得到快速的解决和有效的处置。如果得到有效的处置并达到预期的结果,我们可以认为组织的效果达到了,如果没有处置,流程断了,那就说明我们效率遇到问题。流程没断,但是处理的时间很冗长,到了时间成本足以覆盖这件事情本身的成本的时候,我们受到双倍的伤害,那就效率低下。
而效能问题就意味着能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水准,无外乎就是可接受,这是最低的效能。良好,这是一个高的效能,更高的效能就是比我们预想的还要好,这叫高效能的组织。
所谓的企业管理模型也好,大流程也好,所涉及到的这些文件体系,横向纵向涉及到效能话题,而在组织健康的另一个部分,就是人人在管控9单元中,任何一个单元都是由人来完成的。
其实我们对组织评核,其实都是对人的评核,比如他有没有目标,他的目标感强不强,这就涉及到了目标的设定。当他完成目标之后,他有没有受到公正的评价,这是考核所对应的。他能不能完成这些任务,这是他的培训所导致的,乃至他的胜任力所导致的。同样他与上级下级横向之间的关系能不能处理好,这就涉及到了我们组织实施的关系,当他遇到难题顺利的时候,有没有领导给他一个正确的指引,这是关于领导力,当他遇到困难的时候,有没有人协同他支持?
这涉及到了人力资源或者说我们企业专家资源的过程,这些要素我们把它们凝练起来,就是我们评核一个组织中的7个维度。这7个维度所产生的结果,同样来衡量企业组织中的团队是不是健康。当企业中的小组织或者说团队是健康的,似乎我们可以认为企业是健康的,其实在均豪会有一个更高一点的要求。
当说到组织说到企业团队的时候,我们常常用的是岗位名称的代称,张总、李经理、王工程师、赵主管……其实都是组织中的一个岗位角色,在这里,每个人是被忽略的,因为你无从知道张总、王工是男是女,年龄多大,在企业组织中他就是个符号,只要他完成了本职工作,我们就认为企业组织是健康的,但是均豪还是有它很人文色彩的关注,就是企业文化,我们希望大家完成的好,我们更希望大家是主动的发自内心的愿意把它干好,而不仅仅是因为企业有要求,干不好就罚你。
所以我们在企业中对组织评价,还有另一个那就是企业文化,落实到组织中,就是组织精神落实到个人中和团队精神,落实到个人中,就是我们所谓的职业操守,这些问题能不能同样有一个健康的指数评价,为什么?
毛泽东在延安的时候和民主人士黄炎培有一场著名的长谈“窑洞对”,黄炎培谈及历朝历代都没跳出所谓的“历史周期率”,毛泽东说:“我们共产党已经找到了新路,能够跳出这个历史周期率。这条新路,就是民主。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,政府才不敢松懈;只有人人起来负责,才不会人亡政息。”
企业亦如此,只有人人负责才能跳出历史周期率。企业中那些男男女女,老老少少,那些鲜活的面孔,在企业走下坡路的时候能够不离散,保持恒定积极向上的精神,这些是支撑企业能否跨过周期的基石。
所以我们企业对健康有了另外一个要求,就是组织中人的健康,那就是对于企业文化的尊重和承诺。
如果我们能积极地看待这种经济危机,那么它会让企业更加健康,让自己的能力更强,这些也许是不易察觉到的,就像冬天的时候,你看不到树发生了什么变化,因为真正的变化是在树下几米十几米深处的树根,他们在积蓄力量,对于一棵树,最大的伤害莫过于冬天,他们在冬天在积蓄自己的力量,当经济形势变好,就像春天到来的时候,便迎着太阳蓬勃生长。
人是怎么强大的?常常是因为经历了事情,特别经历了一些磨难,苦痛,才让自己变得强大。所以要平静地、积极地看待人的一生,顺逆常态,让自己去经历、去体验,收获属于自己强大的力量。
那么当逆境时,你不以为苦,依然是积极的,乐观的生活;顺境的时候,何尝不是积极的、乐观的、欢喜的?如果你能做到顺逆常态,顺逆皆欢喜,何尝不是随缘欢喜佛家的最高境界。
所以,我们常常说出家是修行,在家还是一种修行,活着就是一种修行。其实,最终修行的境界就是顺逆欢喜,顺逆无伤,随缘欢喜。